記者徐煜展/綜合報導
今年台灣楊梅電車發生事故自燃,3月大陸小米SU7也嚴重火燒車事故,車內乘客都因反應不及不幸喪生,再度引起台灣、國際社會關注電動車安全性,其實與傳統的油車對比,掌握愛車電動車更多知識,能帶來更多的黃金保命時間!
目前市面上電動車普遍採用電子門鎖與隱藏式門把設計,連熱度上的小米SU7,以及即將問世的YU7都不例外,雖然提升視覺美觀與空氣動力學續航,但都有可能在事故時影響逃生。
▲小米SU7意外火燒車,再度讓電動車安全隱憂引起熱議。(圖/翻攝自大陸微博)
採用電子門鎖設計,有高風險因碰撞事故導致電子系統完全癱瘓,讓門鎖直接失效,使乘客根本無法透過標正常方式開門逃生,但其實許多電動車仍有保留機械應急解鎖裝置,但使用方式與位置可能不明顯,需要駕駛對自身車輛有一定的熟悉度。
如何增加電動車事故時的逃生機會?
1. 熟悉車輛的緊急逃生機制
了解愛車的緊急開鎖位置與使用方式,大部分電動車仍保留車內機械解鎖(通常位於門把手內側或地板附近)。若為隱藏式門把設計,需學習如何在無電時手動打開。
2. 隨時備有破窗工具
在車內放置破窗器,確保萬一門鎖失效仍可快速破窗逃生。
3.車主可考慮選擇有「事故自動解鎖」功能的電動車
某些高階品牌電動車,會在嚴重碰撞時自動解鎖車門,購車時可確認該功能是否有配置,而近期國際歐盟也開始強制要求,電動車都必須配有該裝置,讓駕駛有更多逃命時間。
▲電動車自燃只有幾秒逃命時間,備有充足知識與工具能確保生命安全。
從逃生角度來看,油車的機械門鎖與較慢的燃燒速度可提供較多逃生時間。然而,電動車若設計得當(如具備碰撞自動解鎖功能、手動解鎖機制易於操作),也能擁有黃金的逃命時間。
此次小米SU7火燒車事件再次提醒社會,無論是電動車還是油車,車主與乘客都應熟悉車輛的應急逃生機制,並配備適當的安全工具,以最大程度確保生命安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