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上路最怕輪胎中釘,而補胎又有分外補、內補,這2種不同補胎方式,在工時、收費上也有差異。(圖/達志示意圖,以下同)
編輯/Gordon
秉持著每換4條新胎必中釘、最速紀錄當天換胎&當天中釘的小編,對於胎壓偵測器嗶嗶作響、到車行補胎已處之淡然。就在近日再度中釘後(對...1個月內第2次),遇到鮮少還以「內補」方式補胎的車行,就掀起想聊聊補胎的念頭。那麼,究竟補胎常聽到的「外補」是什麼?跟「內補」有什麼不同?一起來看看吧:
外補:
一般來說,較常見的補胎方式是外補。由於外補不用拆卸輪胎,可以直接在車上施作,因此在省下工時/工錢的情況下,收費也比較便宜。外補就是將俗稱「毛毛蟲」的補胎條塞入被扎破的地方,必須透過工具將扎破處稍微擴孔,再將補胎條塞入防止洩漏。
雖然外補可快速完成補胎,不過補胎條品質的好壞也相當重要,否則在長期使用下,補胎條老化或在受到外力情況下,很可能有些微漏氣、或是使補胎處的膠條彈出造成快速洩氣的風險。
▲外補可直接在車上施作,並以工具擴大穿刺處,再塞入補胎條進行補胎,速度快且費用比較便宜。
內補:
相對於外補來說,內補則必須將胎框分離,施工時得先在胎體內側進行打磨,並用硫化劑貼上補胎片(或蘑菇釘)、同時在補胎片周圍還要塗抹補胎膠水,再以工具滾平密實。整體來說,內補相對外補比較可靠,不過所花費的工時與工序也比較多,若再加上補胎完的輪胎平衡,工錢自然會比較昂貴。
值得一提的是,內補通常在不規則或大面積破洞時使用,不過若是胎體較為薄弱、或打磨塗膠不確實,仍會有洩漏的機率。總而言之,不管哪種補胎方式,仍須視中釘位置、中釘大小而定,必要時仍要有更換新胎的準備,才不會造成行車安全疑慮。
▲內補的補胎方式比較繁雜、但也比較穩固,不過還是得視輪胎穿刺部位/大小,若太嚴重仍須更換新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