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Webike-摩托新聞
今年日本在盂蘭盆節假期期間,發生了多起摩托車意外,光是新聞報導過的死亡車禍,件數就多到用兩隻手的手指頭都數不完。在這些車禍之中有很多起難以理解的意外,其中一起就是在撞到高速公路上的護牆之後,整個人翻過護欄掉到高架橋下。
高速公路兩側護欄所造成的意外
這起車禍是發生在8月10日的早上,地點在新東名高速公路北上路段御殿場JCT附近的高架道路上。根據新聞影片來看,車禍現場是一條接近直線、彎度不大的左彎道路。右邊護牆上明顯可以看到長達數十公尺的摩擦痕跡,從摩托車本身損傷不嚴重這點來看,車禍當時應該是騎士在轉彎時沒有成功,直接撞上護欄然後翻車。
筆者也曾經騎過這次車禍現場的這條路,這裡乍看之下雖然是一條平緩的道路,但是其實當你車速越快,就很容易覺得它是一條彎度大到不行的路段,加上這條路的高度雖然高到會讓人心驚膽顫,但是它的護牆卻出奇地低,或許是這樣所以就讓騎士因為恐懼而突然陷入恐慌狀態之中也說不定,進而造成騎士視線直接被鎖死,身體變得僵硬。換句話說,就是有點「鬼壓床」的狀態,或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為什麼會在這種地方發生車禍,但是,摩托車騎士騎士比汽車駕駛更容易因為心理素質而影響到騎車狀態。
高架道路上能夠閃避的地方很少
筆者從新聞影片中也發現了能夠證明這種狀況的畫面。車禍現場過去一點點的車道內側畫的就是白色的虛線,這種虛線一般會稱為「減速車道標誌」,在彎道前面很容易看到這個標誌。透過讓車道看起來變得狹窄來達到讓駕駛減速慢行的目的。反過來說,有這個標誌就代表這裡是應該要降低車速的「危險場所」。
車禍的原因或許很單純的就是因為騎士車速太快導致他轉彎轉不過去。又或者是在騎士撞到護欄之後又跟汽車發生碰撞也說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汽車從騎士看不見的死角逼車,突然切進來導致騎士無路可去。另外,現在天氣這麼炎熱,所以也有可能是騎士因為中暑或者是突然身體不舒服而導致他意識不清。
包含這次車禍發生地點的新東名高速公路在內,特別是在高架道路上JCT匝道的路肩避難空間通常都很狹窄,再加上在很多路段護牆的高度對騎士來說其實都太低了。所以如果不小心摔車的話,最慘的情形就有可能會是騎士不小心摔落高架橋下。高架道路本來就是在什麼都沒有的地方,直接在空中建造出一條道路來,所以它的結構無法避免就是非常特殊,但是這些地方確實也是沒有做到充足的準備,無法在意外發生時保障騎士的行車安全。
提高騎乘能力
摩托車與汽車不同,它是一種如果不轉動把手的話就不會轉彎的交通工具,騎士身體外面也沒有包一層鐵,既沒有安全帶也沒有安全氣囊的保護。與汽車相比,摩托車明顯就是比較危險,它絕對不是一種可以簡單應付的騎乘工具。雖然摩托車的確是一種能夠讓你感受到空氣中飄來的風,親身感受到操控滿足感的傑出工具,但它卻也會讓騎士背負著危險,在騎乘時需要隨時保持警覺的交通工具。
雖然這樣說可能會被認為筆者講得太過直接,但是如果一定要說一個比較積極的作法,那應該就是先提高自己的駕駛技術吧!舉例來說,即使覺得自己「彎不過去」,但是只要眼睛一直盯著看的話,在大部分的狀態下其實(以摩托車的性能來說)都能彎得過去。就算是覺得自己車速太快的時候,在轉彎時也是有方法可以減速。只要多加嘗試過各種避免自己陷入慌張的方法,在實際遇到危機時應該就能夠自救。
要有能夠應付最新車款的知識與技術才能保護自己
舉個例子來說,ABS系統(Antilock Brake System)是一種在緊急煞車時能夠防止車輪因為鎖死導致摔車的安全裝置,現在在日本販售、排氣量125cc以上的所有新車,基本上都有義務要配備ABS系統。不過,筆者實際問過參加安全駕駛講習的騎士之後卻發現,大部分的騎士都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大家都是「從來都沒有讓ABS系統啟動過」。如果是這樣的話,等到意外發生真的要用到時,很可能就會無法靈活操縱這項安全裝置。即使是性能超高的最新車款,只要你無法控制的話,那它就跟兇器沒有兩樣。
大家除了要有安全意識之外,還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識」、身體已經記住的「技術」以及確實的「配備」,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的行車安全。安全駕駛學習營以及騎乘學校等等地方應該都有非常多學習騎乘技巧的機會,所以有機會的話大家都應該在安全的狀態下,親身體驗一下遇到意外時會是什麼感覺,這樣才能在真的發生意外時保護到自己。
相關新聞頁面
日本在前陣子的盂蘭盆節期間,發生了多起摩托車車禍,在這幾起車禍中,讓筆者最近…繼續閱讀
上個月(7月19日)下午2點45分左右,在日本東京都青梅市的道路上發生了一起死…繼續閱讀
最近中老年騎士車禍肇事的問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 8月2日下午,在日本石川縣…繼續閱讀
因爲自動化產生的新問題 最近因為自動煞車系統失靈所導致的事故頻傳,因此也成為…繼續閱讀
「Webike摩托新聞」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Webike台灣》
※本文由Webike台灣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