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街汽機車!他好奇「台灣大眾運輸有救?」 網答案一面倒...發展史被挖出

▲▼台北橋機車瀑布,空氣污染,空汙,pm2.5,機車族,通勤,交通,塞車,細懸浮微粒,移動污染源。(圖/記者李毓康攝)

▲台北橋機車瀑布。(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周亭瑋/綜合報導

相較於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台灣大眾運輸方面顯然不夠完善,就有網友好奇,若我國能早一點投入相關發展,是否能降低汽機車密度?話題掀起熱烈討論,但鄉民一面倒不樂觀。

網友在PTT八卦板直言,「台灣大眾運輸爛到笑,捷運也沒有很密集,導致人民沒有搭大眾運輸的習慣,如果台灣早點發展大眾運輸,還會滿街機車、汽車嗎?還是這是民族劣根性...無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南韓為例,1974年通車的首爾地鐵高達19條通車,1985年通車的釜山地鐵發展5條線,1997年通車的大邱地鐵也有3條線,直到2004年和2006年,光州和大田也相繼通車;而台灣1996年通車的台北捷運目前僅有6條線,2008年通車的高捷則只有2條捷運線和輕軌。值得一提的是,南韓大田、光州、大邱的人口,都比台中、高雄來得少。

▲▼台北捷運,文湖線,大眾交通運輸,大眾運輸。(圖/記者季相儒攝)

▲台北捷運。(圖/ETtoday資料照)

對此,鄉民不禁搖頭,「台北機車還不是一堆」、「嫌黑暗期太黑暗啊」、「應該不會,機車太方便了」、「搞大眾運輸的自己都不搭了,怎麼可能會好」、「台北捷運+公車那麼發達,汽機車還是很多啊」、「其實造成塞車的主因是汽車,機車根本是台灣交通救星」、「就不敢像日本落實有停車位才能買車啊」。

同時不少人點出關鍵,直言「這其實跟我們沒有都市規劃有關」、「住商合一都這樣,一堆車擠在一起」、「習慣了不是一天造成的」、「最大的問題是都市規劃」、「垃圾大公路主義」、「油錢+停車費+自由>>>>>>>>>>>>大眾運輸」。

說到台灣交通發展史,在日治時期,主要發展鐵路運輸,後來中華民國政府受到美式公路主義影響,改以公路為主要交通方式,也因此許多鐵路線走入歷史,直到1990年代以後,隨著全台快速、高速公路建設逐漸完備,加上都市面臨交通堵塞、污染等問題,才又開始重視軌道運輸。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