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中芯系」豪氣擴張 投資企業達137家「力抗」美制裁

▲晶片,半導體。(圖/取自Pixabay)

▲受美國制裁,大陸官方力挺發展半導體產業鍊,「中芯系」受關注。(圖/取自Pixabay)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半導體產業受到美國制裁,許多技術專利受到限制,但國內市場需求量大,大陸官方近年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鏈,並且透過中芯國際建立生態,投資企業高達137家。日前,中芯國際召開線上股東週年大會,針對產能問題,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表示,目前市場不是全面短缺,而是結構性短缺。比如手機等消費電子,庫存是相對較高。未來將堅定支持設備材料國產化。

日前,中芯國際旗下公司及基金所投資企業陸續IPO,引發關注,從4月12日到4月22日11天裡,唯捷創芯、拓荊科技、英集芯、峰岹科技、納芯微這5家新上市的芯片公司都是中芯國際旗下公司和基金的投資。包括全球前十大CMOS圖像傳感器公司思特威更新上市招股書,即將登陸科創板,並且將成為中芯國際11天以來第5家IPO。

陸媒《投資家網》指出,這只是中芯國際投資帝國的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中芯系」投資、持股的企業數量已達137家,其中有21家半導體材料廠商、19家半導體設備廠商、75家芯片設計廠商、4家EDA與IP廠商以及18家IDM(垂直整合製造)、封測、CIM(計算機集成製造)等其他芯片相關供應鏈廠商。

儘管投資資源豐富,半導體的發展,不能只靠技術創新就可以實現,還需要相關產業的配套建設,產業鏈建設需要長遠規劃。中芯聚源管理合伙人張煥麟指出,「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本身是一個全球化產業,但中芯國際想要自己的業務長久發展,需要自己國內的產業鏈。」

▲Neuralink積極發展「人腦與機器介面」將晶片植入豬的腦部。(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但受疫情衝擊,2020年Q4開始,全球出現持續性的大面積「缺晶片」問題,上游的晶圓製造產能也是持續緊缺,許多晶圓製造廠商紛紛開啟擴產。晶圓廠的建設往往需要2-3年的時間,這也使得「遠水救不了近火」,全面「缺晶片」的問題一直持續到了今年年初。

今年2月「俄烏衝突」,全球通貨膨漲加劇,3月底大陸華東地區持續2個多月「封控」,尤其上海衝擊最大,抑制了手機、PC、電視等終端市場的需求和買氣。

報導指出,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在一季度的財報會議上表示,「『俄烏衝突』對智能手機品牌的影響很大,相關地區的銷售額已經完全沒有。」在他看來,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相比之前的預期至少要減少2億部,而且大部分影響的都是中國手機品牌。

另外,陸媒《快科技》報導也指出,趙海軍均出席股東會也表示,「目前市場已不再是全面短缺,而是結構性短缺。比如手機等消費電子,庫存是相對較高的。」但儘管結構性短缺將持續,未來將堅定支持設備材料國產化。

一方面是市場需求減弱,一方面是產能供應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則是部分芯片的供應依舊緊缺,部分芯片供應緊張的問題出現緩解。這也使得外界對於半導體市場供需關係的走向,以及晶圓代工市場的走向受到關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