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巨擘榨乾媒體收入 三大報廣告費衰退9成、人力銳減62%

▲▼學者籲政府助媒體跟臉書與谷歌談判,讓媒體取得合理報酬。(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受谷歌與臉書影響,國內傳統報紙廣告呈現雪崩狀態。(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數位巨擘臉書(facebook)與谷歌(Google)幾乎榨乾國內傳統報紙廣告,根據台大學者今(19日)公布針對《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等三大報研究發現,台灣報紙數位廣告雖成長超過6倍,但傳統報紙廣告卻衰退9成,整體呈現雪崩狀態,導致三大報在過去25年,地方新聞中心編輯與記者人力共銳減62%,外派記者更剩下0到1人,呼籲台灣社會應作為媒體後盾,要求平台為使用新聞內容付費。

繼去年澳洲啟動對數位巨擘臉書(facebook)與谷歌(Google)新聞強制分潤政策,谷歌也在本月宣布和德、法等歐盟六國逾三百家新聞出版機構簽署協議,刊出內容將進行付費,在各國媒體陸續與臉書、谷歌進行協商,台灣則遲遲沒有進展,包括政大法律系特聘教授王立達、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今天透過舉辦線上記者會,提出相關建議與分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照真今天提出《台灣報紙受平台科技影響報告書:新聞與民主的警訊》報告,這是針對國內《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三大報進行資料搜集與訪談,但報告時則省略報紙名稱,改以A、B、C報社代稱。

▲▼谷歌與臉書被控涉及數位壟斷。(圖/翻攝自Google)

▲谷歌與臉書被控涉及數位壟斷。(圖/翻攝自Google)

林照真指出,三家報社提供的資料年份不一,且有遺漏,但檢視2003年資料後,可看出地方新聞嚴重衰退,A報社在2005年時,編輯與記者合計226人,之後人數一直遞減,2021年時僅剩18名編輯人員,地方編輯人員人數縮減32人,流失64%編輯人員;B報社在1996年尚有300餘名地方記者與編輯,2020年剩下110人,共計流失190名、63%人力;C報社在1998年有221名地方記者,2022年剩下78人,共計流失143名、65%人力,合計3家報社在25年間地方記者與編輯減少62%。

更特別的是,早期國內傳統報社聘請十餘個駐外記者屬常見,但林照真說,現在只有兩家報社各剩下1名駐外記者,包括華府、東京,另一家報社連駐外記者都沒了,讓駐外記者幾乎成為歷史名詞。

在廣告部分,林照真表示,台灣報紙數位廣告雖成長超過6倍,但傳統報紙廣告卻衰退9成,整體呈現雪崩狀態,從某家報社內部資料顯示,2013年前,實體報紙廣告年收入超過20億,數位化後開始減少收入,2015年僅剩14億,數位廣告卻只增加0.8億;2018年實體廣告剩8億,比2013年前損失12億以上,數位廣告卻只增加2.5億;到2021年時,數位廣告增加到3.2億,實體報紙廣告卻只剩3.5億。

林照真分析,傳統報紙扮演台灣新聞主要提供者的,出現地方新聞人力、國際外派新聞人力衰退的現象,嚴重影響國內言論市場的多元性,而台灣報紙的數位廣告成長616%,傳統紙版廣告卻衰退9成以上,整體廣告呈雪崩狀態,難以維持優質的新聞品質。

林照真進一步表示,台灣報紙的網路新聞超過一半(52%-58%)流量來自谷歌和臉書平台的導流,可看見報紙對平台的依賴,但平台也因此大量借用報紙媒體取得使用者資料,賺取廣告費,但平台大量使用媒體內容卻沒付錢,平台也沒有聘用一個記者,媒體受到傷害,也嚴重影響國內言論試場的多元性。

因此,林照真建議,除未來繼續討論攸關媒體與平台的數位廣告機制外,平台刊出新聞內容時,都應為使用新聞內容付費,而平台和媒體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商業關係,到目前為止,台灣的媒體尚未要求平台協商,建議台灣媒體應首先要求和平台協商,讓事情走出第一步,也希望民眾多多關注這個議題,因為專業的新聞表現,更關係台灣健康的民主政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