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平/人口問題步向衰亡? 未來的台灣可能需要「百萬移民」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越國際化,就會越安全,就能夠越受全世界的接受與敬佩。置之死地而後生,說不定會有完美的新生。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我們未來想要怎麼樣的台灣?

根據國發會在2020年8月做出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發現,台灣總人口數在2019年達最高峰2,360萬人,因人口快速老化,2020年已出現人口減少,也就是死亡數多過新生數,未來人口減少速度將日益增快,2070年台灣人口數預估將降為1,449-1,716萬人。

最近國內有考慮將移工改為移民的構思在醞釀,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甚至形成政策推廣的作法,但是做之前得先想好我們想要怎麼樣的的台灣,為什麼呢?

台灣陷入嚴重人口問題

首先以人口地理學觀點來看,台灣近來的人口發展已經趨向極端惡化趨勢,30-39歲的年齡層未婚比例接近一半,不婚不育、少子女化、老齡化,各種對未來無解的問題不斷出現,已經到了不改善就即將亡國滅種的地步。這個問題不解決,說要台灣怎樣獨立自主都是緣木求魚的事情,幾無實現可能。

雖然世界各先進國家也大多出現此問題,出生率下滑的問題甚至引起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21年12月26日,感嘆義大利日益下滑的出生率(人口結構冬天)將對義大利的未來構成威脅。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在近日推文表示,他認為人口崩潰是人類文明面臨的第二大威脅,僅次於人工智慧(AI),馬斯克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記住我現在說的話,如果人們沒有生育更多孩子,文明就會崩潰。」

其實近在咫尺的南韓面對的人口問題一樣嚴重,2020年到達顛峰的5175萬南韓人口,由於世界最低出生率與仇女因素等影響,到了2070年將大跌1,400萬人,成為3,766萬人口,一樣面臨嚴峻的人口寒冬與存續問題。

▲世界各國都面臨人口趨勢惡化的問題。(圖/路透)

因此借鑒世界各國經驗,並依照台灣社會習性,與近年經濟發展狀況,讓我們嘗試為台灣找出幾條面對少子化與老齡化的應對之策。

一、 獎勵生育困難 結婚生子非唯一出路:

現在要年輕台灣人加強生育簡直是不可能,因為目前正值生育年齡的台灣年輕世代,從小就生長在物資生活豐裕,經濟起飛,父母想方設法不讓孩子吃苦的時代。因此年輕世代普遍自我意識高,面對困難抵受程度低,甚至從未遭遇過困難。等到長大進入職場時又發現已經進入物價倍漲但薪資怎麼都不漲的時代。

顧自己都很困難,更如何能養家生育小孩?於是躺平追求小確幸成為主流,也許也是不得不的選擇。

拒絕婚姻、拒絕生育這種事,在3、4年級生時代是不存在的,但是在6-9年級生時代卻是主流。甚至像筆者為6年級生,且有3個小孩的這樣有結婚、有生育的族群,已經感受到自己才是社會少數非主流,不知道這樣耗盡薪俸辛苦扶養小孩卻買不起房子,只能租屋的日子何時結束,還換來妻子不諒解為何不一開始就結紮,現在說不定都買得起房子了。

▲台灣的房價已非年輕人能負擔,時下越來越多年輕人流行當「躺平族」。(圖/記者陳凱力攝)

要扭轉現在人心中想法老實說很難,加上小孩子沒有選票,即使要爭取給小孩與老人一樣多的福利都不可得,因此獎勵生育已經不是一個看來有效的政策方向。如果捨不得重金獎勵,還不如不要獎勵了。

有時筆者在街頭上遇到罕見帶年幼孩子的年輕媽媽時,都忍不住想掏出皮夾直接送她一千元鈔票,鼓勵她繼續撐下去,因為我知道帶孩子這件事在這個社會中並沒有受到應該有的優遇。

不論是炒房到年輕人不可能靠自己購屋、低薪加工時過長使家庭生活幾乎不存在、年輕夫婦缺少托育服務使孩子不是帶財,反而是帶來貧窮,總之似乎沒人認真想真的解決這些問題,台灣社會對撫育後代之不友善,其實活該少子到滅亡。

多元化的台灣會怎樣?

在持續看到如此怵目驚心的人口數字時,我們實在不瞭解為何台灣社會還是沒有什麼危機意識?

其實台灣一直跟隨日本的腳步在走,日本恐怖的老齡化與人口減少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這麼多年,台灣居然還無法驚醒並力求改善,最後只能一樣走上「少子化、老齡化、不婚不育」的道路,那麼接下來十幾、二十年後緊接而至的不就是「繭居族、孤獨死、50歲啃老80歲、鄉村人口消散到廢村廢鎮、房產無止盡下跌無盡頭」這些日本今天正在發生的事情嗎?

二、 引進台僑後代、香港人、海外青年華人為新國民:

過去引進移民是一個禁忌的話題,不論是法規上或是實務上都困難重重。從老蔣總統1949年帶了200萬軍民來台這個大移民潮之後,僅有零星的港人或海外華人曾獲取我國籍。

如果我們需要另一波移民潮來補充台灣人力,習慣上通常以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相近的群體最容易吸收。

那麼我國人因為留學、經商而移民到海外、或我國人與外國人婚嫁所衍生的家庭與後代子女,不論身份是持有我無戶籍國民護照的海外國人,或是只有外國護照的台僑後裔,其實都是可以立即無縫融入台灣社會的青壯年族群,因為他們本來每年就會回台灣看望爺爺奶奶或阿公阿媽,平常家裡也多少會講點國語、台語,是為吸引移民之首選。

此外香港向來是中國尋求自由民主人士往外遷移的跳板之地,使用繁體字也使他們能夠無難度地融入台灣生活,加上能在物價昂價也極昂貴的香港生活的人,其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為生活拼搏的精神十足,是值得爭取的新台灣人族群。

 

▲作者指出,使用的繁體字便於融入,香港人作為新台灣人值得爭取。圖為香港跨年煙火。(圖/路透社)

之後是海外華人青年,也就是我們向來號稱海外有五千萬華人的那個超大群體,他們可能是在歐美生活兩百年的華工後代,或是過去500年移民到東南亞的華人後代,還保有華人習俗或相關語言與方言,如馬來西亞音樂奇才黃明志、新加坡孫燕姿等,不論他們的貧富貴賤,只要他們能在台灣買房或找到長期工作機會,都可以考慮先給長期居留數年後,直接授予中華民國國籍,且不要求放棄原有國籍。

最後就是中國追求自由民主理念,以致犯罪之良心犯等,法輪功信徒也可,或者專業能力強或新創家等年輕族群,也可以歡迎帶著足以養活自己的家產移民到台灣,但沒氣質的土豪或貪官污吏就算了,總不能什麼菜都拿到籃子裡。

三、 引進移工成為移民:

轉換目前已經在台的移工成為移民,不是不能做到,但困難比較大,各國移工移民本身面對的語言、文化、宗教等障礙也大。而且其中牽涉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們願不願意將台灣轉換成多元文化及多元民族的國家?」亦即我們願不願意將台灣漢人比例由目前96.45%,另外加上2.45%原住民,轉變成漢人人口降至九成以下,甚至八成以下或更低?

以一個民族國家的概念來說,主體民族的人口比例越高越好,最好恨不得將其他少數民族全部轉化成主體民族,內部爭端與衝突方能降至最低。但一旦要開放移工或難民成為國民,勢必要面對此艱難的問題。

這是一個雙面刃,一方面可以使台灣成為多元文化國家,甚至可以擺脫「中華民族」身份的枷鎖,轉型成為一個像新加坡一樣雖有高比例華人人口,卻不以中華文化為主軸的新海洋民族。另一方面就是可能面臨未來新國民生育率高,最後反過來使漢人成為人口弱勢,失去決定自己國家命運的權力,那麼這樣的未來是您可以接受的嗎?

▲新加坡有高比例華人人口,卻非以中華文化為主軸,作者指出若台灣廣為接收移工轉為移民,中華文化也可能逐漸淡化。(圖/取自Pixabay)

心胸開闊一點的人應該可以接受,反正我也不婚不育,五十年後的台灣變成怎樣關我何事?但是有遠見的人也可能擔憂可能導致之國內動盪而持保守態度。

四、 引進難民成為移民:

依據聯合國難民署2021年6月18日最新報告,目前世界上約有8,240萬人被逼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其中逃亡國外者有2,070萬人,分布多國的巴勒斯坦難民570萬、在各國家內部流離失所者有4,800萬,尋求外國庇護者410萬、流亡海外的委內瑞拉人390萬人等。

▲成千上萬移民湧入白俄及波蘭邊境,波蘭邊境巡警嚴陣以待。(圖/路透)

除了上述數據外,我們必須知道這個世界是並不平靜的,戰爭與血腥衝突依舊在世界每個角落上演,阿富汗、索馬利亞、非洲馬利、中東的葉門、敘利亞、阿富汗、黎巴嫩、伊拉克等地,許多一般人也可能因為情勢變化而突然成為難民。難民不見得就是個人條件差,因為要逃難通常都是有資本的人才能逃,手無分文的人通常反而只能留在家中接受命運的安排。

因此許多難民其實都曾經是接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專業技能、小有家產,然後家庭關係緊密者才可能攜家帶眷外逃,以圖為家人找出一條求生之路。這樣的優質難民,其實我們可以經過一定條件篩選,邀請若干具專業技能且能為我所需用的各國青年難民家庭入住台灣,提供工作機會與學習機會,最後擇優給予我國籍。

接收500萬至800萬新移民?

為了不要走向滅絕之路,必須要做出痛苦且前所未有的改變,接納外來移民是最快速的解方。

如果在2070年時台灣漢人人口將減少到1500萬,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規劃在未來50年接收500萬至800萬的新移民。如果這些移民都不是漢人,那未來漢人至少還可以維持在三分之二的優勢主導力量。

如此我們可以對外招收新移民,比如說以帶有兩個孩子的年輕20-30歲的夫婦優先,不論是中東土耳其、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人,或者東亞的日本、韓國、中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東歐的烏克蘭、波蘭、匈牙利、巴爾幹,南歐西班牙、義大利、希臘,北非埃及、南亞印度、中亞諸國等,只要是年輕人失業率高的國家,大約都是我可以吸引移民的對象國。

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當然可以挑選財力雄厚、專業技能強,對增強台灣國力有幫助或中文能力佳者。此外也應考慮政治因素收容政治良心犯、尋求政治庇護者,或者受迫害的族群如阿富汗女性、伊斯蘭國家逃離迫害的女性等優先,以展現台灣的人道援助意願。

▲阿富汗女性受嚴重迫害,台灣可以伸出人道救援的援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如果擔憂融合度,也可以先給長期居留證,過一段時間無虞後再給永久居留證或國籍。此外也可考慮刪除申請我國國籍需先放棄原有國籍的規定,因為考慮到公平,我國人申請外國國籍也不代表失去台灣原有的國籍或戶籍。

台灣越國際化越安全

如果有一天,我們走在台北街頭或者苗栗鄉下田裡,可以看到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外表的新台灣人居住其間,安然自得。

不同年齡的小孩再度充滿在各級學校裡,玩鬧嬉戲,讀書聲不絕於耳。田莊集市裡也充滿不同國家風味的食物、用品、農作物等供人挑選,英語及國語成為共通的語言,不必出國就有世界村的感覺。

▲作者期許台灣各地,在未來能見到各人種、聽見各語言宛如「國際村」。(圖/pixabay)

然後有天中國要再威脅台灣的時候,我們可以回覆說,很抱歉,台灣已經不是只是中華民族的台灣,是地球村的台灣了。面對這麼複雜難解的台灣,北京應該得重新定義一個中國政策了。

所以台灣越國際化,就會越安全,就能夠越受全世界的接受與敬佩。置之死地而後生,說不定會有完美的新生。對於台灣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想像。

熱門點閱》

► 2022前瞻》林忠正/台灣住宅只求租得起 美中交鋒帶起經濟挑戰

► 2022前瞻》王高成/維穩成習近平執政主調 兩岸關係仍難樂觀

► 陳一新/2021年中美台有驚無險 前瞻2022年三邊關係

► 黃介正/兩扇正在關閉的機會之窗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蘇育平專欄

蘇育平專欄 蘇育平

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畢業,曾居住中東、中亞等艱困戰亂地區多年,研究並熟悉中東與中亞地區歷史及政經情勢,勤於筆耕,陸續寫作中東中亞地區相關情勢專文並出版相關書籍。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